
已經接連幾天,富士山的頭,都躲在雲朵裡,看不見。新的一年,果然是好祥兆,連富士山都探頭了。 富士山,你好,新的一年,也請多多指教!
今年是第二年準備年菜,平日餐桌上,多是做日式料理,對於過年年菜,算是有點駕輕就熟,一直拖到最後兩三天,才認真開始準備,絲毫沒有緊張感,爸爸忍不住擔心的問「很緊張嗎?」「沒有呀,只是覺得有件事,還沒完成而已~」。
除夕最後一天,還來個水龍頭漏水,造成水災的故事,只好把它想成「福水長流」,好運旺旺來的意思。但是洗碗只能用冷水,個位數溫度的水,還真的有點難耐。

年菜四小福,寓意可以參考去年的紀錄文章 。
黑豆煮: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,做法參考醬煮黑豆,據巴醬說,還是“丹波”黑大豆做出來的顏色最黑美,口感也最好,下回也一定要買來做看看。
栗子地瓜泥(栗きんとん、栗金団):採用去年巴醬建議的2/3金時地瓜,加1/3安納芋(蜜地瓜),金時地瓜較甜,安納芋顏色比較漂亮,做出來的色澤和口感,會比較漂亮又好吃。但今年還是有點小失誤,忘了買夠糖,請爸爸買白糖,結果還是買到有點偏黃的糖,所以顏色還不夠亮黃,明年繼續努力。
田作小魚(田作り),第一批,按去年的做法,成果味道偏鹹,且收水過頭,變成有點黏牙,但也一下子就被掃盤,只好補做第二批,改了醬汁的配方,較合口,但變成收水收不夠,有點稀,不夠濃稠,收水這部分,真是這道料理最困難的部分了,差一點點時間都不行。
依達卷,去年第一次挑戰,味道不太對,年中也都沒試做,前天才試做第二次,味道已經調整的不錯,傳統依達卷是加了はんぺん(一種魚肉加工食物)當定型,所以即使吃不完,放冷凍也可以。但はんぺん味道有點腥,下次要改一部分用山藥替代試試。
四小福每道菜都還有可以更進步的空間,沒關係,路還很長,明年繼續再接再厲。

芝麻醬拌牛蒡,拖到當天才做,差點開天窗,忘了買芝麻粒!!只好囧請吉醬去附近的超市幫買,已經先煮好的牛蒡,就先用醬汁拌入味,等芝麻粒到時,再將芝麻磨成粉,倒入醬汁,拌成芝麻醬,再拌入牛蒡,就不需要等入味,馬上就可以上桌享用了。

巴醬每年都會負責的「烤牛肉」搭配,我則是多準備了「梅汁醬烤肉」。巴醬餐盤裝飾真的很厲害,到家後,馬上去花園割了兩片葉子墊在盤子上,肉片馬上升級餐廳等級,每次都要跟巴醬偷學兩手。

巴醬準備的“山味”煮物。有竹筍、蓮藕、雞肉塊、過年才有的金時紅蘿蔔、蒟蒻、滷香菇、裝飾則是燙豌豆與。

お雑煮,這道也是巴醬準備的,昆布鰹魚高湯加了鰤魚和烤麻糬,還有大量蔬菜,有菠菜、金蒔蘿蔔絲、百合片、三葉,即使只吃這一碗,也夠營養與飽足,吃了這一碗,就表示,已正式踏入新的一年,美好又豐收的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