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最適合來一碗溫暖的湯,加了昆布和冬天的蘿蔔,慢燉細熬的湯頭非常清甜,營養十足。
食材:
- 400g 豬里肌或腰內肉塊
- 7g 鹽(約略1.7%肉重量)
- 1大匙 鹽麴
- 1根 紅蘿蔔
- 1根 白蘿蔔
- 1.5顆 洋蔥
- 4顆 馬鈴薯
- 10公分正方大小 日式昆布片
添加的鹽麴可軟化肉質,若無鹽麴,將鹽量提高至2%。
蔬菜數量只是大概參考,多些少些都無妨。
日式昆布建議使用北海道羅臼或利尻昆布,久煮也不會黏膜釋放太多,整鍋成了勾芡的羹湯,或是腥味太重,湯頭依然清新好喝。
預備:
先用叉子在肉片叉洞,可以讓鹽分較快慎入肉體。
鹽麴與鹽先拌勻,均勻抹在豬肉各面,放入冰箱一天熟成。
若只有鹽,則是需多放兩天,讓鹽份能夠均勻滲入。
做法:
- 肉塊用棉繩捆綁好,避免久煮後肉爛分散。
- 處理蔬菜
紅蘿蔔,去皮,段切2公分寬。
白蘿蔔,去皮,段切1.5公分寬。
洋蔥,每顆分切成四份。
馬鈴薯,約略切成3公分塊狀。
材料切的尺寸不需要刻意,因為慢燉會軟爛,盡量切成大塊就行了。 - 整塊豬肉直接冷水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,中火加熱,水沸騰前,將雜質髒泡末撈乾淨後,再放入其他的材料。
- 其餘材料放入鍋中,水量添加至約略高過所有材料1公分。
- 中火加熱至水滾後加蓋,小小火細火慢燉三小時。
- 起鍋前試味道,不足鹹味再稍微添加。
吃時添點綠色燙蔬菜,肉片另外搭配法式芥末醬,或是台式蠔油客家桔醬,沾著吃都不錯。
湯裡已經有馬鈴薯澱粉,若覺得不夠飽足,也可以吐司切片,撒上海鹽和適量橄欖油,烤的焦香,沾湯ㄧ起吃。
剩餘的湯,第二天吃,經過冷卻後再加溫,精華盡出,湯頭更甘甜。
幫你想好替代方案
肉塊換成德國香腸或是雞腿肉也可以。
菜類也可以隨意替換,白蘿蔔改成高麗菜或大白菜在最後半小時添加,即有不同滋味。
家庭常備菜,延伸變化與再製
a). 燙把寬麵加入,變成湯麵。
b). 或是將肉和昆布取出,其餘材料攪打成濃湯喝。